专利摘要:
本申请提出一种免焊L形端子,其应用于连接器,免焊L形端子包括穿插在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一端以及邻接第一端且裸露在连接器的壳体外的第二端,第二端远离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弹性部,弹性部的宽度大于第二端其他部位的宽度。装配时,本申请的免焊L形端子的第二端穿插电路板上的孔位,直至弹性部进入孔位,弹性部在孔位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弹性部与孔位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从而将免焊L形端子限定在电路板的孔位上,实现将免焊L形端子无焊接地装配在电路板上。
公开号:CN214336958U
申请号:CN202120016489.7U
申请日:2021-01-0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蔡文强;游川
申请人:Shenzhen Suolin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1R12-5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免焊L形端子以及连接器。
[n0002] 连接器,是一种实现电连接的重要部件。现有的连接器的引脚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装配在电路板上,首先将连接器的插脚预先插合在电路板的孔位内进行预定位,然后再进行焊锡操作。焊接过程复杂且容易出现焊接质量低的问题,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
[n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免焊接的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的技术。
[n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免焊L形端子以及连接器,其目的是实现将连接器免焊接地装配在电路板上。
[n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n0006] 一种免焊L形端子,其应用于连接器,免焊L形端子包括穿插在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一端以及邻接第一端且裸露在连接器的壳体外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呈L形排布,第一端的周向侧壁设有与连接器的壳体卡接的凸块,第二端远离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弹性部,弹性部的宽度大于第二端其他部位的宽度。
[n0007] 进一步的,弹性部包括沿自身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片,弹性片均呈弧形。
[n0008] 进一步的,两弹性片之间的距离自弹性片中间部向弹性片端部逐渐减少。
[n0009] 进一步的,两弹性片的末端间隔设置。
[n0010] 进一步的,第一端包括第一段和邻接第一段的第二段,第一段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段的截面面积,第二段与第二端连接,凸块设于第一段。
[n0011] 进一步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弧形过渡。
[n0012] 进一步的,凸块背向第二段的侧面为倾斜面。
[n0013] 进一步的,凸块与第二段间隔设置。
[n0014] 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多个上述的免焊L形端子,壳体设有插孔,第一端穿插在插孔,第二端裸露于壳体外。
[n0015] 进一步的,插孔为阶梯孔,第一段设于阶梯孔直径较小的部位且末端裸露在壳体外,凸块与阶梯孔的内壁卡接,第二段临近第一段的一端设于阶梯孔直径较大的部位,第二段的另一端裸露在壳体外。
[n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7] 装配时,本申请的免焊L形端子的第二端穿插电路板上的孔位,直至弹性部进入孔位,弹性部在孔位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弹性部与孔位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从而将免焊L形端子限定在电路板的孔位上,实现将免焊L形端子无焊接地装配在电路板上。
[n0018]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19] 在附图中,
[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其中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器壳体与免焊L形端子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n0023] 附图标注说明:11、第一端;111、第一段;112、第二段;113、凸块;12、第二端;121、弹性部;20、壳体;21、插孔。
[n002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n0025]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壳体20和免焊L形端子,免焊L形端子包括第一端11以及邻接第一端11的第二端12,第一端11穿插在壳体20上,第二端12裸露在壳体20外,第二端12远离第一端11的端部设有弹性部121,弹性部121的宽度大于第二端12其他部位的宽度,装配时,本申请的免焊L形端子的第二端12穿插电路板上的孔位,直至弹性部121进入孔位,弹性部121在孔位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弹性部121与孔位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从而将免焊L形端子限定在电路板的孔位上,实现将免焊L形端子无焊接地装配在电路板上。
[n0026] 弹性部121包括沿自身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片,弹性片均呈弧形,两弹性片之间的距离自弹性片中间部向弹性片端部逐渐减少,这样可以方便弹性部121进入电路板的孔位。两弹性片的末端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提高弹性片弹性变形的幅度。
[n0027] 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之间呈L形排布,当第二端12与电路板的孔位配合时,第一端11与电路板之间相间隔,因此留有较多的安装空间供其他元器件安装,第一端11的周向侧壁设有与壳体20卡接的凸块113,第一端11通过凸块113与壳体20连接。
[n0028] 进一步的,壳体20设有插孔21,第一端11穿插在插孔21,插孔21为阶梯孔,这样可以方便第一端11穿插进插孔21,第一端11包括第一段111和邻接第一段111的第二段112,第一段111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段112的截面面积,第二段112与第二端12连接,第一段111设于插孔21直径较小的部位且末端裸露在壳体20外,第二段112临近第一段111的一端设于插孔21直径较大的部位,第二段112的另一端裸露在壳体20外,插孔21直径较小的部位可以对第二段112进行限位,防止第二段112延伸进入插孔21直径较小的部位内。凸块113设于第一段111,凸块113与插孔21的内壁卡接,具体的,插孔21直径较小部位的内壁设有与凸块113的配合的卡槽,凸块113与卡槽配合,从而使凸块113卡接在插孔21的内壁。
[n0029] 进一步的,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之间弧形过渡,当第一端11穿插在插孔21时,第一段111与第二段112交界的部位与插孔21直径较小的部位的端口之间配合更加紧密,提高第一端11与壳体20的连接稳定性。
[n0030] 进一步的,凸块113与第二段112间隔设置,凸块113背向第二段112的侧面为倾斜面,这样可以方便凸块113进入插孔21直径较小的部位内。
[n0031] 装配时,本申请的免焊L形端子的第二端穿插电路板上的孔位,直至弹性部进入孔位,弹性部在孔位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弹性部与孔位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从而将免焊L形端子限定在电路板的孔位上,实现将免焊L形端子无焊接地装配在电路板上。
[n0032]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免焊L形端子,其应用于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焊L形端子包括穿插在所述连接器的壳体的第一端以及邻接所述第一端且裸露在所述连接器的壳体外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呈L形排布,所述第一端的周向侧壁设有与所述连接器的壳体卡接的凸块,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端的端部设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其他部位的宽度。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焊L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沿自身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均呈弧形。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焊L形端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弹性片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弹性片中间部向所述弹性片端部逐渐减少。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焊L形端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弹性片的末端间隔设置。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焊L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段和邻接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段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凸块设于所述第一段。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焊L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弧形过渡。
[0007]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焊L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背向所述第二段的侧面为倾斜面。
[0008]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焊L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段间隔设置。
[0009]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免焊L形端子,所述壳体设有插孔,所述第一端穿插在所述插孔,所述第二端裸露于所述壳体外。
[00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为阶梯孔,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段和邻接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阶梯孔直径较小的部位且末端裸露在所述壳体外,所述凸块与阶梯孔的内壁卡接,所述第二段临近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设于所述阶梯孔直径较大的部位,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裸露在所述壳体外。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4701004A|1987-10-20|Retention clip for electrical contacts
KR20010074996A|2001-08-09|전기 커넥터용 소켓 콘택트
US7717755B2|2010-05-18|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KR100331094B1|2002-11-23|회로기판지지부를제공하는버스바를가진전기콘넥터
JP2004031006A|2004-01-29|端子の取付け構造及び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US5997363A|1999-12-07|Single piece electrical terminal for sealed connectors
CN101262100A|2008-09-10|具有触点稳定器的电插座端子
US5533901A|1996-07-09|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tact alignment member
CN105098516A|2015-11-25|夹层插座连接器
CN214336958U|2021-10-01|免焊l形端子以及连接器
US5951331A|1999-09-14|Pressure absorbing contact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US20010034163A1|2001-10-25|Battery connector
US4810214A|1989-03-07|Electrical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6322401B2|2001-11-27|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orientation features
CN213692398U|2021-07-13|免焊端子以及连接器
JP3312336B2|2002-08-05|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9586067B|2020-06-09|电连接器
KR830003030Y1|1983-12-27|콘넥터
US20130005182A1|2013-01-03|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301625B1|2013-08-29|전자기기용 커넥터의 터미널
CN112753136A|2021-05-04|插头连接器
EP1804343A2|2007-07-04|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flexible mating portion
CN210692811U|2020-06-05|弹夹
JP2004178992A|2004-06-24|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および端子圧入治具
KR200442919Y1|2008-12-22|커넥터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016489.7U|CN214336958U|2021-01-04|2021-01-04|免焊l形端子以及连接器|CN202120016489.7U| CN214336958U|2021-01-04|2021-01-04|免焊l形端子以及连接器|
[返回顶部]